金城战役志愿军痛快打出抗美援朝战力巅峰:炮兵火力接近敌军2倍
1953年4月,经历了人民志愿军一系列沉重打击,已经计穷力竭的“联合国军”终于认清了朝鲜战场的现实,即“联合国军”不仅不可能打败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且最终会被志愿军彻底击败。
无奈的美方代表主动回到已经空置了半年之久的谈判桌前,到1953年6月,参加停战谈判的中、朝、美三方基本确定了朝韩之间的军事分界线。
由于志愿军展现的强大威慑力,一直陷于僵局的战俘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三方就交换各自被俘人员事宜达成初步共识,已经在战火中呻吟了三年之久的朝鲜半岛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序章:李承晚的狂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朝鲜停战协定6月中旬就等着各方签字了。
然而,以李承晚为首的韩国当权者不甘心其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狂图遭到失败,拒绝承认双方军事分界线的现实情况,并妄想拉着美国单方面把战争继续下去。
展开剩余95%李承晚等人一边叫嚣:“要把我的军队从联合国管辖下撤出来,继续打下去,打到鸭绿江。”一边以“就地释放”为名,在6月17日在苍山、马山、釜山、尚武台四个战俘营扣留了27000多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并把他们中的许多人强编到南朝鲜军队中去。
这种疯狂的举动,无非是想造成破坏中朝美三方关于战俘问题的约定,造成停战谈判破裂的既成事实,从而达成其继续战争的无耻企图。
南朝鲜当局的疯狂和不可理喻引起了中朝军民的强烈愤怒,甚至美国人也对此深感厌恶,当志愿军代表质问美方代表:“‘联合国军’司令部能不能控制南朝鲜军的部队?”时,美方代表哑口无言。
面对突然变化的局势,6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抵达平壤,与参加朝鲜停战谈判的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会面。
三人碰头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了解志愿军部队的战备情况以及讨论确定再度向南朝鲜军发起强大攻势的时机。
在经过缜密考虑后,彭老总向中央军委、毛主席致电:
根据目前情况,停战签字需推迟至月底似较有利,为加深敌人内部矛盾,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此意已告邓华妥为布置,拟明廿一日见金首相,二十二日去志司面商停战后各项布置。妥否盼示。
只隔了一天,彭总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复电:
“停战协定,签字必须推迟,推迟至何时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才能决定,再歼灭南朝鲜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在电报的结尾还有一句话:“马上就打,越早越好。”
毛主席和彭总一致认为,只有用大炮才能让疯子清醒。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一次针对南朝鲜军的规模空前的进攻拉开序幕。
此时中朝联军与美韩联军虽然在“三八线”附近对峙,但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域犬牙交错,南朝鲜军的防区在金城以南、上甘岭以东、北汉江以西形成了一个向北楔入志愿军防区的突出部。
这个突出部面积约为170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其以北、以东、以西都是志愿军控制区域,特别是志愿军从五圣山一线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如果志愿军发起进攻,南朝鲜军将无险可守。
根据侦查,在此地区驻防的南朝鲜军兵力大约为4个师7万多人,兵力雄厚,并且敌人在此经营多年,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水泥地堡群、坑道工事、明暗火力点、战壕、交通壕,形成了相互支撑的环形防御体系。
驻扎在金城以南区域的南朝鲜部队是号称“王牌部队”的首都师以及第3、第6、第8师,其中南朝鲜首都师从没受过志愿军的沉重打击,气焰一直十分嚣张。
6月21日,彭总在志愿军司令部召开会议。决心从金城以南的22公里宽的战线上实施主要针对南朝鲜军的进攻,铲平南朝鲜军这个突出部。
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确定的时间表,计划在7月上旬完成战役准备,总攻时间定于7月10日。
一、杨勇入朝,20兵团扬勇金城
这一仗可能是朝鲜战争的最后一仗,一定要打好。考虑再三,彭总决定将这个光荣而重大的任务交给了志愿军20兵团。
20兵团司令员杨勇是1953年4月刚刚入朝的,没想到能领到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任务,这让一直遗憾错过了大仗的杨勇惊喜不已。
杨勇将军1913年生,湖南浏阳人,人如其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勇将。
1927年9月,毛主席带着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撤到文家市的里仁学校,刚刚读里仁学校的杨勇和小伙伴们趴在学校围墙上听了毛主席对部队的讲话,热血澎湃,便参加了红军。
1934年,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政委的杨勇参加了长征,土城、娄山关、抢占大渡河、飞渡乌江,几乎无役不与,随后又参加了被称为“陕北根据地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和东征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勇担任115师343旅686团团长兼政委,开辟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担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兼鲁西专署专员,在山东对日本侵略军和伪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解放战争中,杨勇在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麾下屡立战功,先后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纵参与定陶、巨野、鲁西南战役,歼灭了国军精锐整编第3师和整编47师。
1947年下半年,他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在双堆集和兄弟部队围歼了国民党王牌主力黄维第12兵团。
随后,杨勇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司令员,参加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挺进昆明,和平解放云南,从祖国的黄海之滨一直打到雅鲁藏布江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杨勇将军一生在弹雨中出生入死,五次负伤,所向无前,更难得的是他是位军政全才的将领,此次入朝作战,就是从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省军区司令的岗位上卸任而来的。
此时的20兵团实力强大,共有21、54、60、67、68五个军20万人,其中60和67军在金城正面和南朝鲜军对峙,其余的3个军稍向前移动就能迅速抵达战场。
但此时志愿军的局部火力与全副美式装备的南朝鲜军相比并不占优势,第20兵团和第24军建制内有各种火炮将近400门,而南朝鲜军有各种火炮660多门。
杨勇听完兵团参谋长萧文玖(1955年开国少将)的汇报后,沉思片刻说:
“进行这样一场大的战役,400门火炮怎么能行?至少还需向志愿军司令部再申请400门才行。这次战役打好了,就可能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仗。多调用一些炮兵,让我们强大的炮兵为板门店谈判献上一份厚礼!”
彭总收到20兵团的报告后,立即调整部署,将榴弹炮兵5个团又7个营、火箭炮兵2个团又1个营、高射炮兵3个团配属给20兵团。杨勇司令员看着涌到前线的滚滚铁流,回想当年,感慨万千。
二、有祖国人民撑腰,志愿军的腰杆子硬起来了
刚刚入朝时,我志愿军一个军只有70mm以上口径火炮190门,其中榴弹炮50-60门,没有飞机、没有坦克,一个军才有汽车100辆,战士们使用的轻武器是“万国造”,只有一半是自动枪支。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志愿军将士拿着炸药包、爆破筒去炸敌人的坦克,用身体去堵敌人的机枪,依然打得武装到牙齿,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丢盔弃甲,屁滚尿流。
在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艰难处境后,伟大的祖国人民下定决心,不靠天,不靠地,我们来给子弟兵撑腰!1951年6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捐献飞机大炮,打败美国侵略”的号召。
全国人民以空前的热情勒紧裤腰带,从爱国民主人士到宗教人士,从演艺界明星到普通工人,人人募捐,个个出力,仅仅一年时间,募集到的捐款就足以购买3710架喷气式战斗机。
回想当年,蒋介石、宋美龄等为首的“四大家族”宁可把全国人民4亿多的抗日捐款放在美国的银行里吃利息,也不愿意多买一颗子弹打击日本侵略者。
历史上,中华民族还从来没有像那个时候那样团结,那样强大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扫除了吸血鬼和寄生虫之后的伟大力量!
利用这笔钱和财政收入,新中国从苏联进口和接收了15000多门大炮,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400多架各式飞机,70000多辆汽车,以及大批的枪支弹药、通信器材、工程设备。
虽然一部分苏联装备没有来得及赶上抗美援朝,但也使得志愿军的装备实现了很大改善,到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师的火炮数量达到300多门,各类汽车350辆,战士使用的枪支也普遍更换成了苏式装备。
经过1951-1952年残酷的“反绞杀战”的胜利,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十余万将士、数十万朝鲜军民在洪学智将军领导下建立了打不烂、炸不断、冲不垮的钢铁后勤线,保障了从苏联进口的重型装备、弹药、补给能够源源不断送到前线。
而此刻,集结在金城正面的志愿军5个主攻军的80mm以上大口径火炮就有1483门,其中还有不少威力巨大的苏制M-1938122mm榴弹炮和120mm迫击炮,这种迫击炮一发就可以夷平一个机枪阵地,由于口径过大,需要用汽车运输。
此外,第20兵团还罕见地配属了一个坦克团和2000多辆运载汽车,这样的装备水平,在志愿军中堪称“豪横”。
在战前,洪学智指挥后勤司令部在金城前线囤积了12.38万吨的弹药,近25万吨的粮草。我火炮数量是敌人的近2倍,兵力是敌人的3倍,这是志愿军在入朝作战以来,首次在火炮数量、炮火密度上超过敌军。
万事俱备,只待总攻了!
三、金城战役:我炮兵将敌军阵地打成一片火海
7月13日,杨勇等指挥员的手表指向夜晚21时,随着一声令下,堪称抗美援朝中我志愿军战力巅峰的金城战役发动了。
志愿军1000多门榴弹炮、迫击炮和火箭炮几乎是同时开火,无数弹雨划过被照得透亮的夜空,瞬间就将敌人的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
志愿军战士齐声欢呼,自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来,还从来没有见到过我军如此猛烈的火力。以往战士们都是顶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锋,而今天,这种惨烈的场面一去不复返了!
“联合国军”居然也有被志愿军优势火力按在地上摩擦的一天!
122mm大口径榴弹炮的弹雨首先降临在敌人工事上,这种大炮的炮弹一枚重23kg,破片杀伤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接近7个篮球场,一般的野战工事,挨上一炮也就差不多了。
在1952年10月14日的一次战斗中,志愿军炮兵某团9连就用一门122mm榴弹炮4分钟打出96发炮弹,直接打崩了对方2个营步兵的进攻,后来这门功勋炮被放入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接下来登场的是“喀秋莎”火箭炮团。当时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一次齐射可以投射384枚132mm火箭弹,一枚火箭弹的重量接近50公斤,比122mm榴弹炮的威力还要大。
1951年9月1日,“喀秋莎”火箭炮团初次上阵,就对后洞里阵地美军第7师的两个营实施了毁灭性打击,几秒钟之内美军就死伤700多人。
第一次见识“喀秋莎”时,惊慌失措的美国大兵还以为中国军队使用了原子弹。
而在金城战役中,这样的团级齐射志愿军实施了69次。
南朝鲜军:我们太难了!
再后面跟着的是苏制120mm迫击炮,别的迫击炮发射的是迫击炮杀伤弹,而这位兄弟发射的是榴弹。在5000米范围内,120mm迫击炮差不多可以当做榴弹炮使。
近距离迫击炮的齐射可以直接炸开10-20米宽的步兵进攻通道,威力惊人,在碉堡里的南朝鲜军,往往连哼都没哼一声就被炸成了肉饼。
这就算完了?接下来,南朝鲜军发现还有更犯规的事:志愿军步兵竟然在一群坦克的掩护下,向自己的阵地发起冲锋。
这,这不是美军才有的画风嘛!
此时志愿军已经依靠T-34中型坦克和IS-2“斯大林”重型坦克组建了3个坦克师,在和美军M-26“潘兴”中型坦克的对抗中丝毫不落下风,至于南朝鲜军嘛,那只能不好意思了。
西集团68军实施了28分钟的炮火准备,在主要突破地段每公顷落弹440发;直射火炮与迫击炮对敌人工事和碉堡进行破坏射击,破坏效果达到30%。
120mm迫击炮的射击为我军步兵开辟了宽20米、纵深100米的通路,确保了68军各师顺利打穿了南朝鲜军的一线阵地,一举夺取了422.1高地。
在中央集团67军和东集团24军的炮火准备中,敌人的工事基本被摧毁了30%-40%,铁丝网等障碍物被摧毁了70%-80%,已经完全无法阻挡志愿军猛烈的进攻。
仅仅30分钟,志愿军的火力准备就用1900余吨炮弹把南朝鲜军的阵地砸得稀烂,根据统计,敌阵地平均每公顷落弹最多达440发,最少也达181发。
这一火力强度已经超过了苏德战场,在苏德战争最为惨烈的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每公里的火炮密度只有30-35门,重点突击方向60-70门。
而这次金城战役,志愿军每公里火炮密度达每公里50门,重点突击方向的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100门以上!
在火力密度空前的上甘岭战役中,美韩军队43天向我军阵地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平均每天4.4万多发。
而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9小时打了16.3万枚炮弹,总共2300吨,按照这个比例,相当于火力准备前半个小时打掉了13.5万枚炮弹。
即使是二战中的柏林战役,苏军半小时也只能发射5万枚炮弹。所以,不难想象工事里的南朝鲜军队遭遇了怎样的致命打击!
南朝鲜军完全被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击炸懵了,到14日凌晨,志愿军已经突破了南朝鲜军2层防线,将敌军击退了5公里。但志愿军的火力打击仍在延伸!
14日晚上9点左右,距离战役发动过去24小时之后,在金城突出部已经几乎找不到可以作战的南朝鲜军队了!
就在同时,南朝鲜首都师遭遇了另一次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伤害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13日晚上21点,我志愿军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等12名战士化装侦察,大胆穿插,居然直接冲进了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的团部!
12名英雄就像妖怪肚子里的孙猴子大闹天宫,打死打伤敌军70余人,俘虏16人(含8名军官),并炸掉了附近的油库和弹药库,自己无一伤亡。
李承晚授予第一团的带有白虎图像的“优胜”团旗也被我军缴获,至今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做梦也想不到,他们就以这样一种尴尬的方式成为了在中国人人皆知的一支外国部队。
南朝鲜军:太惨了,打掉的牙都来不及捡!
三、美韩军连续反扑,被志愿军打得怀疑人生
原本志愿军为了避免美军的空袭,白天是不组织进攻的,结果7月14日那天天气阴云密布,美军的空中优势难以发挥,总指挥杨勇果断下令:抓住机会,继续进攻!
在攻击轿岩山主峰的战斗中,志愿军冲击部队距主峰约200米时,突然遭敌火力点封锁。19岁的67军第595团1连战士李家发主动承担了爆破敌火力点的任务。
他将身上仅有的两颗手榴弹投出后,见仍有一个火力点在射击,便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碉堡的枪眼,掩护部队冲上了主峰。
后来,志愿军总政治部追授李家发“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到7月14日晚上6点,志愿军在25公里的正面上向南推进约9公里,歼敌1.5万余人,完全铲平了金城突出部,惊恐万状的李承晚早已失去了一开始叫嚣的所谓“打到鸭绿江”的豪气,慌忙打电话给美国主子求救。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虽然打心底不想救援李承晚,但毕竟金城地区的南朝鲜军被志愿军全部歼灭将不利于美军的后续谈判。15日,泰勒抵达前线,命令南朝鲜军残部撤退到二线,美军顶上。
17日,美韩军队开始反扑。南韩军以6个团的兵力在飞机100多架次,大口径火炮200余门支援下,分路对志愿军占领的金城川以南阵地连续轮番反扑。
防御金城川以南阵地的志愿军部队是60军180师。
自从第五次战役吃了大亏之后,180师全师上下都憋着一肚子气,一心想报仇雪耻,他们在金城战役前3天就一举攻占了白岩山、黑云吐岭阵地,歼灭南朝鲜军1500多人。
此时,扼守在白岩山1118高地上的540团2营全体指战员已两天两夜没有吃饭,战士们忍着饥渴,连续打退了南朝鲜军30多次反扑。
6连9班只剩下朱成良、马栋良两个伤员,他俩拿着仅有的3颗手雷,镇静地蹲在两个炮弹坑里,当敌人冲到跟前时,他俩一跃而起冲入敌群,拉响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
18日上午,1营1连奉命增援2营,时年19岁的班长郑朝元在排长牺牲后主动代理排长指挥全排,利用塄坎、弹坑等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杀得南朝鲜军尸横满山,仅郑朝元一人就毙伤敌军122人。
战后,郑朝元被授予特等功,获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一天,南朝鲜第2军团以向黑云吐岭南侧一个无名高地上的538团6连发动猛烈进攻,6连新战士赖永泽带着13个伤员,一连打退了敌人一个团的兵力20多次冲锋。
恼羞成怒的敌军用飞机和大炮向这个屁股大的小山梁狂轰滥炸。战友们全都牺牲,只剩下赖永泽一个人了。他用尽全力从土里挣扎出来,正好看到敌人又爬了上来。
沉着冷静的赖永泽等待敌人走近,猛地甩出两颗手榴弹,又一枪打中了一个带头冲锋的敌人军官。南朝鲜军吓坏了,他们以为志愿军阵地早就没有活人了,连滚带爬地逃了回去。
就这样,赖永泽坚持到第三天,子弹都打完了。在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再次向高地进攻时,赖永泽扔出了最后的两颗手榴弹和一根爆破筒,并一个人向敌军发动冲锋。
在最后的关头,志愿军大部队赶到,把冲上阵地的敌人又打了下去。
赖永泽在这次战斗中一个人毙伤敌军100多人,战后,他被评为志愿军特等功臣,代表180师归国参加1953年国庆观礼,并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由于180师顽强阻击了敌人3个师的围攻,为志愿军大部队巩固阵地做出了关键贡献。杨勇司令员在电话中对60军军长张祖谅说:
“你给180师的同志们讲,他们在既无坚固阵地为依托,又无纵深炮火支援和粮弹奇缺的情况下坚守了三天三夜……180师奇迹般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打出了部队威风,打出了老部队的传统!”
180师的耻辱终于被战士们亲手终结!
180师的阵地炮兵难以展开,而进攻志愿军其他阵地的敌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19日,美韩军队组织3个团的兵力,在飞机150架次,坦克16辆配合下,分3路向67军阵地反扑。一日内反扑达106次。
从19日打到20日,整整2天,进攻的美韩军队都被志愿军火炮血洗,志愿军仅用了一个团的兵力就在火炮配合下毙伤敌军2500多人,杀得美韩军队血流成渠。
多年以后,有的志愿军老兵回忆起金城这一战还感慨说: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对志愿军来说,这一战打得痛快,过瘾!有的战士在负伤之后不肯下火线,大喊着:这可是祖国人民流血流汗换来的反坦克火箭筒,怎么能没打几下就撤了!然后继续英勇作战。
到27日,美韩军队共发起1000多次反扑,除了付出近4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以外,均徒劳无功,志愿军正面的美军第三师在损失了1000多人之后也不愿意再打下去了。
7月23日、24日,南朝鲜军队发起最后的垂死挣扎,在叫嚷着“夺回三黄山,向总统献礼”的嘶哑口号中,敌军的107次冲锋均被击溃,2个团基本全部打光。
这时,南朝鲜军最后一点家底也被歼灭,已经无力再战。尽管李承晚仍然死不松口,美军却不想再被打脸了,7月27日上午10点,中、朝、美三方代表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金城战役,打到了朝鲜战争最后一天。
四、尾声
在15天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20兵团和9兵团24军共歼敌近5.3万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1架,坦克34辆,汽车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自从第五次战役以来,志愿军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这样规模的大型战役了,这使得美军悲哀地发现,原先他们只是在运动战中打不过志愿军,现在居然连阵地战也打不过志愿军!
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也有2.1万余人伤亡,其中9187人阵亡。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当天,硝烟还未散尽,彭总就来到了双方曾经激战的前沿阵地。他在阵地泥土中拣到了一个已经破碎的白色搪瓷水杯,久久伫立,一言不发。
那个搪瓷水杯上写着七个红色的字:
“赠给最可爱的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和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的人民志愿军英雄们永垂不朽!
发布于:天津市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